台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天1号建议答复的函 | |
|
|
胡赛玲、张心怡、 释果宁、 葛浩亮、 林霞、何富镯、陈达信、 陈桂萍、庞荣华等9位代表: 你们在台州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天1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超5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20多公里,维修改造农村公路3200多公里,建成以“一纵一横”四沿公路为轴、“一县一环”九大交通风景道为支线、2400公里特色美丽公路为“毛细血管”的美丽公路网,串联起全市90%以上核心旅游度假资源,基本实现农村外联内畅、群众出行便捷高效、城乡运输网络持续完善的交通体系。目前,全市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94.41%(位列全省第二)、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90.6%、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89.9%,百人以上较大人口自然村通等级路及客车通村率均达100%。全市先后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4个、省级示范县7个、市级示范乡镇36个。台州获评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优秀单位,天台寒山和合环线、仙居环神仙居旅游公路、温岭滨海精品环线、台州1号公路(玉环海山至大麦屿段)等多条美丽公路获得国家级荣誉。 正如代表所说,当前“四好农村路”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出行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下阶段,我局将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八八战略”、缩小“三大差距”及市委市政府三大牵引性抓手攻坚年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强城”“兴村”“融合”,全力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真正让“四好农村路”成为服务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路网提升行动,建设群众期盼的民心路 一是完善路网布局规划。紧密衔接国土空间、旅游发展、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系统推进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调整,注重向“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产业主通道、主要经济节点倾斜,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覆盖全面的普惠型农村公路网络。二是提升路网通行能力。畅通县城、中心镇对外快速通道,推进农村公路基础网络延伸完善,强化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城市道路、村内道路连接互通,畅通“微循环”。未来五年,全市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600余公里,实施养护工程3500余公里,实现全市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3%以上,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公路优良路率力争达95%以上,持续保持全省前列。三是强化建养要素保障。推进建立由地方政府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建设管理机制,充分运用综合交通提级扩容攻坚等政府考核体系,压实主体责任。紧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强化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旅、水利、民政等部门联动,持续推进路林、路堤、永临等跨部门、跨行业协作,解决用地保障问题。积极创新“项目+”等投融资运作方式,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农村公路设施管理养护;推广农村公路与文旅、乡村建设、矿山资源等项目打包争取资金补助和专项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解决建养资金问题。 二、实施治理提升行动,建设社会认可的放心路 一是筑牢公路安全底线。依托路长体系、管养队伍和基层网格力量,完善灾害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强化灾害风险的动态排查和分级分类管控。加快实施“四增一强一完善”等工程措施,逐步提升防灾抗灾能力。计划实施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400余公里,持续增强农村公路防灾减灾体系韧性。推进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及时整治事故多发点段、严重安全隐患路段以及危旧桥梁、危险隧道,提升技术状况。二是优化管理体系建设。夯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和乡级政府管理职责,落实“县道县管、乡村道乡镇管”,完善“路长制”长效运行机制,引导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加强农村公路涉路施工、占道经营等执法监管,落实涉路施工“谁破坏谁修复”责任机制。三是深化治理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依托“浙路致富”平台扎实开展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创新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积极推进黄岩、临海承接农村公路长寿命周期养护试点改革,实现养护降本增效、路况指标稳定,着力破解基层管养力量不足、技术水平不高问题。构建媒体宣传矩阵,强化氛围营造,深挖“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鲜活案例,通过主题宣讲、影像赛事、示范评选等多元化活动增强群众感知度与认同感。 三、实施美丽提升行动,建设大众向往的网红路 聚焦“一都两路”战略部署,统筹谋划“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构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公路网络体系。规划以台州1号公路和泛1号公路(比如仙居永安溪1号公路)为主要廊道,以支线串联沿线旅游资源,以连接线实现内联外畅。立足地域特色和自然、人文资源禀赋,推进美丽农村路建设,创新“融景、借景、引景”策略,实现农村公路与沿线自然风貌、田园风光、村落布局深度协调、有机相融。完善公路的旅游服务功能,倡导“微改造、精提升”,丰富特色主题场景,推进路域环境洁化、绿化、美化,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品牌效应强的示范路。 四、实施融合提升行动,建设百姓乐享的共富路 一是深化交旅产融合发展。立足各地区域资源及产业特色,规划“交通+”产业布局,助力乡村旅游、民宿民俗、文化历史等产业蝶变,为农村发展打通致富渠道。聚焦农业大镇、商贸强镇、农业产业园等重要节点,连接国省干线等快速通道,畅通乡村“土特产富”全链发展通道;合理整合公路驿站、共配中心等沿线资源,通过联合维护、品牌推广、产品展销等方式,探索打造农村公路“共富驿站”,强化农村公路引流。二是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城乡公交微枢纽、公交首末站、新增及更新站点,盘活场站资源;创新运营模式,着重打造准点公交示范线和预约响应式线路,提升公交服务;深化机制改革,探索建立与客流、服务质量挂钩的线路评估机制及差异化的票价体系,推动降本增效。三是加快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客运小件快运、电商快递、邮政物流、货运班车等多种形式农村物流建设,促进城乡物流网络均衡发展;深化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等主体合作,建设改造县级共同配送中心,改造提升“多站合一”乡镇客货邮融合服务站和“一点多能”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加快实现快递“县到村一日达”全覆盖。 感谢您们对我市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交通运输局 联系人:何 阳 联系电话:0576-81876599 邮 编:318000 台州市交通运输局 2025年7月17日 |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