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交通动态
【黄岩交通】黄岩交通“点线面”多维发力绘就共富同心圆
信息来源:黄岩交通 发布日期:2025-05-21 15:30 浏览次数:

公路驿站化身城乡互通的“共富集市”,助力农特产品串起产销新链路;农村公路蜕作活力奔涌的共富动脉,探索路衍经济,焕新“交通+”深肌理;共富微巴成为温暖可触的流动“引擎”,深耕民生服务抵达“最后一公里”……

交通,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黄岩区交通运输局秉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精神,创新“点上精雕、线上织网、面上成势”三维工作法,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项目为落脚点,加速城乡交通发展同频共振,全力绘就“路畅、业兴、民富”的共富图景。

驿站为“点”,激活乡村振兴“神经末梢”。近年来,黄岩交通积极探索农村公路驿站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深挖公路沿线点位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增设农产品交易区、文化长廊、观景台和停车场地等功能性区域,打造了16个风格迥异、定位清晰的公路驿站,从而实现“多点合一、一站多用”的最优效能。

王岙村驿站的“共富集市”,以便民摊点形式打通山区销售渠道,促进城乡优质资源的流动与补充,是单一交通节点蜕变为多功能枢纽的典型代表,也是“驿站+”实践下的创新成果。行驶于公路上,还能遇见“湖光打卡点”长潭村驿站、“乡土文化窗”田垄公路驿站、“家门口市场”毛岙岸驿站等等,它们成为镶嵌于山水间的农产品“展销点”、人文底蕴“传播点”、生态旅游“引流点”,为乡村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人气、财气和烟火气。

路网为“线”,编织城乡融合“黄金纽带”。5月18日,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于黄岩激情开赛,活动的重要赛程之一正是长潭湖畔的环库公路。作为“台州交通风景道”,行驶于环库公路上,远眺是天水茫茫的湖光碧影,近看是浓郁葱茏的蜿蜒山野,秀丽的山水风光映接着壮观的桥隧公路,形成路景交融的唯美画面,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以路为引,以景为介。十余年来,黄岩交通围绕“山水橘乡路,四好创品质”主题,依托山林生态、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多重资源,在持续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全面提升绿化景观品质的基础上,深度探索“公路+”产业、文旅、体育等模式,带动沿线一批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生态基地的蓬勃发展,真正实现群众家门口进出有好路、产业致富有出路。

环库公路在激活体育经济、绿色经济的同时,还将黄岩西部山区的蓝美庄园、天空之城等沿线特色农业基地与旅游资源串珠成链,聚力农旅深度融合,带动农家乐、自驾游等旅游品质提档升级;连接乌岩头古村、黄仙古道等著名景点,让古村资源焕新生机,翻簧竹雕、古朴弦音、香包剪纸等非遗传承尽数展现,番薯庆糕、宁溪豆腐等特色美食声名远扬;打造星火之路党建示范带,串联通往革命老区的奋进征途,尽享自然淳美、追寻红色记忆……依山傍水的环库公路正迎来功能焕新,实现从“交通走廊”到“共富通途”的华丽转型。

服务为“面”,铺就民生幸福“和美画卷”。农村公路,不仅要“走近”群众,更应“走进”群众。曾经,因错综多变的山貌及水路情况,黄岩西部出行难、出行贵的问题,一度成为山区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要“瓶颈”,因此,如何将“路网资源”与“百姓清单”协调匹配成为了推动交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必答题”。

十年来,黄岩区积极打造“通达、便捷、优质”的城乡公交服务,在全省首开村村通公交,并持续迭代升级,于2023年9月投入共富微巴用于西部山区公交服务,不断优化线网运力,逐步形成以常规城乡公交为主线、“共富微巴”为辅线的长效运营模式。

共富微巴以“毛细血管”式交通网络织密服务“覆盖面”,具有便捷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一方面优化畅通“微循环”,直接缩短当地群众前往城区的通勤时间,另一方面,推动城乡优质资源的双向流动,扩大农产品销路,让乡村特产搭上销售“快车”。目前,黄岩区共开通48条微公交线路,51辆共富微巴每日定时定点发车,实现48个建制村全覆盖。

此外,黄岩交通依托高质高效的路网运营,聚焦破解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难题,全域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目前,北洋、平田、上垟等综合性物流服务站正在加速建设中,预计8月底将全面投用,平田-桐树坑、北洋-五尖山2条客货邮融合专线也已开通试运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