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交通动态
【市沿海高速】构建全域数据融合平台助力高速公路融合治理
信息来源:市沿海高速 发布日期:2025-04-24 15:02 浏览次数:

随着智慧交通的快速发展,传统高速公路管理模式面临多种问题,一是监控、收费、气象等系统分散,数据整合难度大,形成数据孤岛;二是节假日/早晚高峰车流量激增导致瓶颈路段(如收费站、枢纽互通)拥堵,影响通行效率;三是跨部门应急响应不够高效,公众的安全出行需求升级使得事故处置效率待进一步提升;四是桥下空间违法违规占用,取证困难且治理依赖跨部门联合执法,执法成本高。

针对以上共性问题,沿海高速以"数字孪生+数据智能"为核心引擎,构建全域数据融合平台——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实现路网设施、车流轨迹、环境数据的虚实映射,搭建全要素感知数字底座;依托AI算法对交通流量、设备状态、事故风险进行多维度预测与根因分析,驱动"监测-预警-处置-反馈"全流程智能管控闭环;同时打通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借助APP、智慧情报板等多终端实现个性化出行信息精准触达,形成"数据驱动治理、智能反哺服务"的智慧交通新生态。

(一)系统集成构建数据一体化管理

数据融合平台整合高速公路路段收费数据、视频监控、危化品车辆信息、事件处置、救援车辆等实时数据,打破了传统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面,将多项业务功能模块整合到一起, 工作人员无需在不同系统间频繁切换操作,实现了跨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形成以数据为核心,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交通智慧大脑。

(二)全要素感知赋能道路异常情况治理

基于ETC交易数据、AI视频流量检测等多源信息融合,构建“车-路-环境”全要素感知网络。通过数据中台整合历史流量、天气及节假日因子,利用时序预测模型实现收费站、枢纽互通连接线等瓶颈路段拥堵提前干预,通行等待时长由原来的8分钟缩短至2分钟,拥堵指数下降75%;依托数字孪生平台动态仿真车流态势,自动生成疏导方案:高峰时段启动“北斗定位+视频追踪”双模监测,联动导航软件实施动态车道管控与诱导分流;同步通过数字驾驶舱一键调度周边救援单元,优化清障施救布点,救援响应耗时缩短至12分钟内,形成“监测-仿真-干预”决策闭环。

(三)数字孪生驱动事故处置流程再造  

构建三级防控体系:事前通过BIM+GIS孪生模型预演恶劣天气影响,联动情报板发布分级管控策略;事中依托阳光救援平台打通用户端(小程序报警定位)、管理端(APP结构化录单)、设备端(无人机、摄像头回传)数据流,结合视频结构化技术自动识别事故车辆特征,通过数字驾驶舱生成三维应急处置沙盘,智能匹配最近救援资源并规划最优路径;搭载隧道“一键事”系统,通过“应急事件感知”“应急指挥调度”“应急信息发布”三大模块的构建,精准捕捉高速公路隧道内异常事件信息并及时报警,一键启动应急预警方案进行全流程处置,包含对于大量隧道内应急设备的一键联动控制,事件信息推送至一路多方相关责任人等;事后分析事故热点,动态调整重点路段警示设施密度与巡逻频次。该模式将事故平均处置时长压缩至16分钟,突发事件处置效率提升40%,二次事故率下降37%,实现从接警到撤场的全流程数字化穿透。

(四)多跨联合精准治理桥下“顽疾”

平台接入桥下空间监控系统,在全线48个关键点位安装摄像头,提供定时抓图、图片巡查的能力,巡查人员通过定时预览桥下空间的图片,与之前时段的图片对比便能快速发现问题、定位问题、标记问题。同时搭载AI智能分析及烟火识别算法,自动发现、主动报警,对桥下杂物堆积、违章搭盖、梁下起火等情况起到有效监管,利用科技手段防治桥下“顽疾”。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协助交通执法查处违法行为50余次,养护清理堆积物60余次,绑扎修复隔离栅120余次,协助地方派出所处置民事案件8起,挽回经济损失达400余万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