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执法队】深化“两巡查一利用”管理模式 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治理 | |
|
|
为进一步提升交通执法工作效率和高速公路路域环境,台州市交通运输高速行政执法四队“摸着石头过河”,采用创新精神解决路域巡查时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形成经验,并运用到实践中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两巡查一利用”管理模式,即强化联合巡查、数字巡查,提高高速公路桥下空间利用率,时刻拧紧路域工作“发条”,促进路域工作“查”出成效。 一是整合巡查力量,提升管理效能。督促高速业主落实主体责任,联合开展桥下空间定期巡查。通过每月定期举行路域联勤会议,集中攻克管理难题,从而建立一套由养护部门发现问题—高速业主提供保障—交通执法查处违法行为的协同机制,变“各自为政”为“协同配合”,高效利用资源,加速环境治理进程。 二是创新数字巡查,赋能科技监管。充分利用数字巡查系统和桥下空间监控系统,开创远程监管执法新模式。执法人员无需蹲点或现场取证,在数字执法室或监控中心实时监控,即可通过高清摄像头对涉嫌交通违法行为、问题点位“回头看”等重点领域实施巡查取证工作,精准捕捉违法行为,突破时空限制。此外,该模式可以错时错峰全天候监控,兼具隐秘性与持续性,有助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锁定证据,有效提升证据收集效率。数字巡查实施以来,已完成超50次巡查,识别违法线索10余条,成功立案处罚6起,显著增强了监管实效。 三是优化桥下空间,助力综合治理。在确保桥下空间安全的前提下,促进高速公路桥下空间多元化利用,协同地方政府参与高速公路桥下空间管理,要求其对辖区内桥下空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能用的”用起来,“不用的”管起来。通过将桥下空间与基础功能区配套设施有机结合,提高桥下空间合理利用率,有效破解桥下空间管理难题,推动桥下空间变“活”变“靓”,大幅提升沿线居民使用感、获得感,从而激发其参与管理和保养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区自治环境,实现地方政府、交通执法、高速业主与周边群众等多方的共赢。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