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交通】黄岩区“点线面”多维发力绘就交通助力共富同心圆 | |
|
|
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黄岩区交通运输局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勇当先锋,通过点上深挖、线上延伸、面上拓宽多维发力,打造共富集市、铺就共富之路、升级共富微巴,推动城乡一体共振,奋力绘就交通助力共富同心圆。 一是挖“点”切入,共富集市划定最优“圆心”。积极推动交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外延农村公路驿站服务,深度探索“驿站+”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模式,依托临近长潭水库的地理区位优势,在公路驿站增设农产品交易区、文化长廊、观景台和停车区,打造集农产品销售和文旅宣传功能为一体的共富集市,充分实现“多点合一、一站多用”。全区16个农村公路驿站共带动沿线2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销售农特产品,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二是引“线”延伸,共富公路拉出最长“半径”。坚持以路为引,以景为介,将公路建设与附近村镇景点联动,串联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多重资源,不断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全面提升绿化景观品质,带动沿线一批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生态基地的蓬勃发展,真正实现群众“家门口”进出有好路、产业致富有出路。长决线连接乌岩头古村、黄仙古道等著名景点,带动宁溪镇吸引游客总量达350余万人次;百王线一路通向革命老区桐树坑,助推红色基因传承,赓续红色血脉;黄前线将蓝美庄园等特色农业基地与旅游资源串珠成链,聚力农旅深度融合,带动农家乐、自驾游等旅游品质提档升级,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每年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近450万元。同时,持续畅通农村公路微循环,开展公路路况提质升级攻坚行动,2023年共投资约9000万元,完成路面大中修70.319公里,小修病害处治343.8公里,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路况指标。 三是扩“面”拓展,共富微巴描绘最美“圆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出山路”,率全省之先推出“村村通”微公交升级版“共富微巴”,持续创新长效运营模式,优化调整线网运力,逐步形成以常规城乡公交为主线、“共富微巴”为辅助的线路布局,进一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破解黄岩西部山区群众出行难题,实现“出门有车坐、镇镇有站场、村村有站点、服务有平台”。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区共开通42条微公交线路,40辆共富微巴每日定时定点发车,实现41个建制镇、72个自然村全覆盖,累计完成运营里程418万公里,运送乘客74.42万人次。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