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 | |
|
|
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多种运输方式、辐射一定区域的客、货转运中心。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是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是优化运输结构、实现交通运输战略转型的迫切需要,是集约利用资源、节能环保的客观要求,对解决现阶段我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不统一、建设时序不同步、运营管理不协调、方式衔接不顺畅等问题,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求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一批全国性、区域性交通枢纽,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提高换乘换装水平,完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台州全面建设临港产业带、五个产业城,高水平形成空间成片、交通成网、产业成链、创新成核、生态成圈的临港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为适应和引领发展需要,推动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特编制《台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规划范围为台州全市,规划基础年2022年,目标年为2025年和2035年。 一、枢纽功能定位 (一)推进“三港联动”,战略引导城市空间格局 台州海陆空综合交通要素齐备,应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各自优势,通过有效的运输组织衔接,发挥多种方式在综合运输中的组合优势。战略引导城市空间格局,实现“三港”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装备标准统一,充分发挥海港、陆港、空港的各自优势和组合效益。 (二)发挥枢纽经济,引导产业聚集 综合交通枢纽应充分发挥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和枢纽服务密集型产业的吸引和带动作用,促使产业的空间分布逐渐由集中于高速交通系统的节点枢纽,沿交通干线向新的、更多的区域扩散,形成以枢纽为核心点状分布,沿交通干线带状分布的产业集聚区。 (三)增强功能融合,提升城市服务品质。 服务品质是台州实现国家级交通枢纽的重要构件,而功能融合的枢纽综合体是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运输服务品质的重要载体。综合交通枢纽应整合交通功能,拓展非交通功能,塑造城市交通综合体,打造城市新地标。 二、总体格局 台州将规划形成“一主两翼,两环四射、四核多点”的枢纽总格局。其中,以台州中心三区为主,以临海、温岭为两翼,以高速公路外环线、城市内环线为两环,以台州市区为中心分别向北、南、西、西北引出四射,以台州机场、台州站、台州物流园、头门港物流园为四核,以台州西站、机场物流园等枢纽为多点。 三、枢纽空间布局方案 (一)客运枢纽布局方案 构建“三主六辅多级”的客运枢纽布局。分别以门户型客运枢纽、地区型客运枢纽和一般型客运枢纽对应三个层次的枢纽能级,着力促进客运枢纽的综合化、互联化、一体化。 (二)货运枢纽布局方案 构建“四区六核多点”的货运枢纽布局。分别以门户型货运枢纽、地区型货运枢纽和一般型客运枢纽对应三个层次的枢纽能级。形成“向东依港出海、向西辐射内陆、南北互联互通”的物流联运体系,进一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四、枢纽网络布局方案 (一)客运枢纽衔接布局 规划形成由省市范围主要通道、市域范围主要通道以及市区范围主要通道共同构成的客运集散网络。形成以高速铁路、市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多层次衔接网络。接入杭绍台通道、沿海通道、衢丽台通道、金台通道、甬台温通道,引入城市轨道交通S1、S2号线、临海方向客专、温岭方向客专、玉环方向客专、天台方向客专、仙居方向客专、三门方向客专、路桥机场客专、台州西站客专、台州站客专等,实现客运枢纽与市外、各县市、中心城区、滨海组团的便捷联系,形成陆港、空港联动的新格局。 (二)货运枢纽通道布局 规划形成由对外货运主要通道、市域货运主要通道以及市区货运集散通道共同构成的中心城市货运分级集散系统。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城市快速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多层次衔接网络,引入甬台温铁路、甬台温高速、甬莞高速、路桥机场、头门港口支线铁路、国省道等,实现与市外、市域以及市内的便捷联系,形成海港、陆港、空港三联动的新格局。 五、运营服务 (一)运营管理模式 台州客货枢纽原则上应朝专业化运营、一体化管理模式方向发展。除专业化业务(包括行车组织与管理、调度及客户服务、施工组织与管理、专用设备维护与管理等)由各部门独立运营外,共性化业务(包括内外部协调与管理、票务组织与管理、枢纽物业维护与管理、公交站场维护及管理、出租车场维护及管理、社会停车场维护及管理、共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资源综合开发及管理等)应由枢纽运营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并建立专门协调机制和机构。 (二)统筹协调发展 枢纽间的合理分工、单体枢纽内的分工协调和一体化管理,以及与城市交通的配套衔接,是推进台州综合交通枢纽发展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协调发展,奠定基础。重点协调综合交通枢纽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发挥枢纽系统的整体效能,建立央地间、区域间、方式间合作机制,将综合交通枢纽作为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切入点,确保区域交通一体化保障机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 完善单体客运枢纽合理分工。单体客运枢纽功能的合理分工对于枢纽总体功能的发挥,旅客出行时空效用的提升十分重要。综合考虑客运站数量及地理位置、城市交通衔接条件、机械设施配备、枢纽布局与能力等相关因素,以提高旅客出行效率为基本原则,合理分配、充分利用既有客运资源,实现枢纽集群的最大效用。在台州主城区既有车站进行改造后,结合车站和线路能力,将中短途高速动车的到发车站设在台州西站,平衡好中短途客流、中长途客流直接进入台州主城区的需求。 提升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服务质量。强化海、陆、空三港货运枢纽联动,建设台州综合性货运枢纽,打造现代多式联运发展系统。综合考虑现有货运站的地理位置、配套设施设备以及交通衔接能力等,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各货运站应承担的任务,推进枢纽间技术标准、信息资源、服务规范、作业流程等有效对接,提高货运效率及货运质量。 尽快完善各项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制定法规规章、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合理界定、清晰划分交通枢纽内各运营管理主体的界面;对新建、改扩建的综合交通枢纽应统筹考虑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枢纽建设及运营期间应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法律规章,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保证枢纽的健康运营。 大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综合衔接枢纽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营服务,着手建立联动运营平台,实现各管理主体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协调管理;建立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有效实现客运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等方式的联动,提高客运枢纽特殊情况下高峰客流疏散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 推进“互联网+”现代客运枢纽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通过建立公众出行和公共交通乘客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枢纽信息服务系统等,有效整合旅客出行、载运工具运行、配套服务等信息,实现各方式、各主体之间信息共享,便利公众出行。 构建围绕枢纽的物联网。推动运行监测管控设施设备与货运枢纽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围绕网上运输交易,开发网上交易、合同确认、货物流转监管、网上支付结算等交易相关功能,提供运输物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开发信息服务、行政服务、物流技术辅助等增值服务功能,构建全面覆盖枢纽设施风险状况、运行状态、移动装置走行情况、运行组织调度信息的数据采集系统,形成动态感知、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物联网,发挥整个枢纽系统的综合效能。 提高智慧枢纽交通决策支持水平。增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投资、建设、价格等领域信息化综合支撑能力,利用“大数据”建立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利用政府和企业的数据信息资源,挖掘分析枢纽客货流、人口迁徙、公众出行、车辆行驶等特征和规律,强化交通发展决策支撑能力,保障枢纽顺畅运行。 六、枢纽经济发展模式 (一)提升交通枢纽功能,实现枢纽网络互联互通 加快通道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构建空水公铁综合交通布局。以海港、陆港、空港联合运作,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为核心,引导大宗货物向低能耗大运量的水运和铁路转移,加快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提高海港的海铁联运和江海联运比例。实现“多港”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装备标准统一,充分发挥海港、陆港、空港的各自优势和组合效益,降低运输成本。 (二)推进标准与一体化,提升物流组织效率 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为突破口,将现有的交通枢纽、物流枢纽、经济开发区进行业务关联,实施一体化与标准化运作。按照商贸流通、农产农村、生产制造类型,开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托盘运输,开展共同配送、循环取货、共享物流等业务模式,提升运输组织效率。以平台型企业为依托,进行信息共享、业务结算、单证流转等作业工具方面的一体化作业,以此实现作业工具的标准化与一化。以供应链体系创新企业为核心,纵向上开展供应链一体化作业,开展业务模式、作业流程、运行方案的标准化与一体化。最后,将各个资源的业务进行有效整合,按照集约、统一、协同的方式开展现代物流作业,促进产业集聚。 (三)与相关产业相融合,创新物流枢纽功能 首先,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提升综合交通枢纽、物流枢纽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作业的数字化与可视化,创新物流模式,发展新型枢纽经济业态。其次,以综合交通枢纽、物流枢纽经济提升台州对长三角、全球资源与人才的吸引、集聚与支配能力,发展全球采购、生产与销售业务;再次,加台州饱和过剩产业向中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转移,以此发展总部经济;同时,加快高端制造、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等产业发展,促进枢纽经济支持产业集聚。最后,加快会展、商贸等经济的发展,培育枢纽经济的要素环境,加快枢纽经济与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提升综合交通枢纽经济的影响力、辐射力。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一体衔接,统筹推进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建设工作,制定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具体推进规划实施。加强与国家、省铁路网规划、机场布局规划、台州铁路枢纽规划、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台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 (二)强化要素保障 枢纽建设开发注重与城市空间、产业发展联动融合,保障枢纽规划建设用地等资源的落实,推动枢纽有序发展。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项目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法定规划的,应按程序报批。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时,根据既有和新建铁路线路和站场的选址,做好用地控制和预留。 创新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投融资模式,促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利用大型客运枢纽商业价值,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土地综合开发、股权融资、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政策和资金支持,统筹推进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各轨道交通投资和建设单位的实施主体责任,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发挥在项目投融资、土地综合开发、一体化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保障枢纽项目在建设和运营阶段的财务可持续性。 (三)创新建设理念 研究谋划实施轨道枢纽零换乘一体化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策划方案。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建设主体的作用,统筹零换乘一体化轨道枢纽建设和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研究推进枢纽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与城市品质提升、市民生活需要、产业发展要求的协同融合,促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等城市发展新动能。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