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台州交通年度工作 |
|
2006年是实施交通“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市交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攻坚起步之年。全市交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三届二次党代会精神,着眼台州现代化新进程的交通保障要求,克难攻坚,大力推进大交通建设,为全面实现“十一五”台州交通发展新跨越开好局、起好步。 总体要求:围绕全力实施交通跨越式发展战略、总体实现“5555畅通”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到重点项目推进一批、开工一批、启动一批并举,全年确保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0亿元;在交通行业管理上,做到建设管理、运输服务、安全保障整体推进,在交通大建设、大发展中开启交通管理服务大转型。具体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再掀高速公路建设高潮 打响高速公路建设攻坚战,全力推进在建工程与项目前期。保质量,抓进度,确保年底前台金高速公路东段建成通车,西段完成路基工程;诸永高速公路台州I期工程完成路基、桥隧工程,台州II期工程完成路基形象进度70%。抓紧台金高速公路东延段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全面完成土地征迁等各项开工前工作,力争第三季度开工建设。年内完成高速公路工程投资22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公里,新开工建设里程30公里。 力争完成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台州段工程立项审批。市和沿线六县(市、区)工程建设指挥部组建完成并到位运作,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全力实施前期工作攻坚计划,抓紧“工可”文本调整完善和专题研究报告编制,筹划提供优惠政策,开展法人组建、项目招商、资金筹措、沿线走廊带控制等前期工作;积极筹备、认真配合好国家有关部委的各专项审查和审批,力争完成工可、项目建议书上报审批,项目得到核准,落实初步设计,为争取2007年底前开工建设打好基础。 (二)强力推进干线畅通工程 进一步完善全市公路网络,强化区域干线、县乡公路作为境内运输主通道的功能,推进104国道全线和大部分省道的技术改造,建成104国道青岭至黄土岭工程、黄岩东复线、76省道复线玉环段、74省道三门上枫坑至健跳段、甬台温高速公路连接线院桥至路桥一级公路;加快35省道改建、76省道复线温岭段、82省道西延线、温岭石粘至松门一级公路等工程建设进度;重点启动75省道改线和椒江二桥前期工作。完成645公里乡道硬化,323公里绿色通道建设任务;加大路面大中修力度,实施公路路面专项整治工程,加强日常养护管理,提升路面质量和通行条件,完成干线畅通工程大中修投资1亿多元,安全保障工程投资2500万元。年度计划完成干线畅通工程投资10亿元。 (三)继续扩大乡村康庄工程实施战果 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是交通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贡献,今年全市继续投资4亿元,完成通村公路路基 500公里、路面硬化400公里。重点加大对西部山区、偏远农村、海岛的支持力度,帮助山区农民“下山脱贫”,临海、三门2县(市)争取实现“双百”目标,全市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康庄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将经过验收符合技术标准条件的农村公路列入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增加我市公路通车里程和公路密度;全面完成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 (四)以干促上推进水运强市工程 完成大麦屿港2万吨级码头功能整合,启动建设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两座3万吨级码头;建成玉环华能电厂5万吨级码头、三门健跳5000吨级多用途码头、温岭5000吨级中油销售公司码头等一批在建水运工程。协调落实促进各港区加快货主码头建设,开工兴建三门5000吨级矿石码头、椒江渔港二期工程7座500吨级码头、温岭龙门港1000吨级码头等项目;开工建设椒江大陈、温岭三蒜、三门蛇蟠岛等一批陆岛交通小码头。 (五)建管并重强化交通行业管理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到期客运线路的再次准入为契机,以理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为重点,科学配置到期客运线路资源,重点抓好市区大环线公交车辆的二轮改造,稳步推进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市区大环线公交改造已列入市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3月底前64辆经营到期公交车全部退出,49辆新型公交车投入营运。调整完善出租汽车行业政策,加强对出租经营权到期后的政策研究,建立健全出租汽车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组建市区出租汽车服务中心,改善对司机的服务条件。清理整顿外挂货车,通过政策调整和宣传引导,吸引外挂车辆转户回籍,对逃漏规费、违法经营的予以严厉打击;全面清理非营业性运输车辆,对货运代理、配载市场准入实行许可管理。加强对危险品运输企业的动态监管,严把企业资质关、车辆关、人员关。 加快道路货运业培育和发展,引导传统货运企业向快速货运、现代物流等领域延伸、转型。巩固驾驶培训市场整治成果,全面推行指纹IC卡驾培计时管理系统,引导驾培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贯彻实施维修行业开业条件新国标,分阶段分类别完成对维修企业的审核验收,推进维修行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汽车维修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水运市场监管,严把运输船舶市场准入,积极引导水运企业发展大、特、新船舶,进一步优化运力结构。成立水路运输协会,增进行业自律,提高水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六)以人为本着力建设平安交通 贯彻人、车(船)、路(港)协调发展的方针,切实加强交通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春运、五一、十一、台汛期等节日、季节的运输组织和安全管理;建立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交警、海事等相关部门沟通与协调机制,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强对在建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监管,加强事故多发地段和危桥险段排查整治,组织实施安保工程,规范增设标识标线,完善公路各类安全设施;加强公路日常维修保养,及时清除路障,确保道路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加强行业监管力度,从源头上严把驾驶员从业资格和营运车辆、船舶市场准入关口,强化对驾驶人员和运输企业的培训、教育和监管。继续加大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力度,严格实施卸载和赔(补)偿制度,试行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计重收费,鼓励车辆合法装载运输;开展挂靠、承包和委托经营的行业整治,继续深化对旅游客运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沿海运砂船、内河运输船舶的专项整治。加强对水运重点区域、重点船舶的监管,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七)切实加强交通行业和交通队伍“四项”建设 适应交通大建设、大发展、大转型的要求,切实加强交通部门素质能力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法治交通建设、行业文明建设这“四项”建设。 推进素质能力建设。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队伍,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要用“十一五”光辉前景振奋精神,鼓舞克难攻坚的士气;要用科技知识充实头脑,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本领。继续深化“三树一创“活动,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重点,建好交通网络学习平台,营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和全面学习的进取氛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人才成长平台和竞争机制,做好新一轮局管科级领导干部的竞岗(调整)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竞岗竞聘工作。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交通系统惩防体系建设,探索完善五个机制:一是完善思想教育机制,创新方法,增强实效,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二是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权力制衡研究,规范交通热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行政行为。三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深化效能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增强党政纪条规的约束力。四是完善廉政预警机制,加强行风、政风测评和信访工作,认真剖析典型案例,做到防微杜渐。五是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的责任分工,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纪执法水平,深化廉政保障。 推进法治交通建设。深入学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分解落实《台州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细化、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内容,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制度。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增强服务、便民观念,加强对道路运输、工程建设、路政管理、水路运输等行政许可工作的监督检查。启动“五五普法”,制定好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队伍监管,制定执法人员管理办法,从严查处公路、水路“三乱”问题。依法加强交通建设市场管理、公路路政管理、运输市场管理、规费稽征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和行业管理,加大“打黑”、“治超”工作力度,推进交通秩序管理规范化、法治化。 推进文明行业建设。召开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推进会,认真总结“十五”行业文明创建成果,系统谋划“十一五”文明行业创建的目标、思路和措施,使整体创建工作做到上下衔接,协调推进。提高文明单位(机关)创建质量与扩大创建数量并举,不断推进交通各单位(机关)的文明创建水平,以文明公路创建为抓手,带动公路系统星级收费站、高速公路优质服务区、规范化执法队伍和优质路况的创建,提高文明公路创建水平;以文明线路(车)创建为抓手,带动星级出租车、星级客运站、文明礼仪车的创建,提升交通窗口的文明形象;以“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党员示范岗(车)”为抓手,不断丰富文明行业创建内容;以实施“安保工程”、“康庄工程”、“硬化工程”等为抓手,落实交通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使全市交通行业文明创建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
打印 关闭 |